在地新聞

從木屑中重生|豐原少年在木工課找回人生方向,向陽育苗基地點亮希望之光

2025-10-29

【覞傳媒記者吉米/台中整理報導】
在豐原這座滿是木香的城市裡,午後陽光透過工坊的窗縫灑落,照在一張張專注的臉龐上。「嗒、嗒、嗒——」木槌敲擊木頭的聲音,節奏穩定而溫柔,彷彿是生命在說話。這裡,是由社團法人臺中市社區文化協進會推動的「向陽育苗基地」,一個讓青少年重新找回希望與方向的地方。

在木香裡重新學會相信

這群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,有人沉默寡言,有人對未來茫然。但當他們拿起砂紙、握緊榔頭的那一刻,眼神裡開始閃爍著不一樣的光。
這堂「木工培力課」不只是技藝教學,更像是一場溫柔的對話——在木頭的紋理之間,他們學會了專注,也學會了與自己和解。

少年阿藤:從迷失到被看見

「我以前很容易生氣,也不知道為什麼每天都不快樂。」17歲的阿藤低著頭說著,指尖還沾著一點木屑。
在加入向陽育苗基地之前,他是老師眼中的「問題學生」。課業對他而言乏味又遙遠,但木頭卻能讓他靜下來。

他第一次拿起木槌時,手還有些顫抖。老師沒有責備,只在旁輕聲說:「順著木頭走,它會告訴你該怎麼做。」
從那天開始,阿藤幾乎每天都早到教室,學著鋸木、磨邊、拼接。那段時間,他的世界只剩下木香、節奏,還有一點點被信任的溫度。

「老師,我覺得木頭會痛,它有脾氣。」老師笑著回答:「那你更要學會傾聽。」就是這樣的互動,讓阿藤慢慢找回笑容。他不再只是個逃避世界的孩子,而是一個願意努力去完成作品的少年。那件他親手做的木椅,現在成了工坊裡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。

一堂課,改變的不只是技藝

木工課讓孩子們學的不只是手藝,更學會了「如何面對生活」。老師們說,當孩子能夠專注於一件事時,他的世界就開始改變。
有孩子從不敢發言,到敢舉手分享作品;有孩子從暴躁易怒,到能冷靜地等待膠水乾透。那一刻,木頭不再只是木頭,而成了信任、耐心與成長的象徵。

傳承希望的溫度

「木頭有溫度,孩子也有力量。」臺中市社區文化協進會表示,希望透過向陽育苗基地的課程,陪伴更多青少年走過迷茫期,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價值。協進會強調:「這不是一堂木工課,而是一場讓孩子『被看見』的過程。」從摸索到堅定,從退縮到勇敢,每一次敲擊木槌的聲音,都是他們在告訴世界——「我在學習,我也能發光。」